西陵发布微信
云上西陵APP
尘封近40年,解密宜昌精美壁画《屈原》

作者:刘远新 来源 : 三峡晚报 发布时间 : 2022-07-18

一个卖千层饼的小店内,竟然藏着一面大型精美彩陶壁画“古董”。

7月14日,西陵区在清违行动中拆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宜昌市彩陶厂展厅旧址,让这幅以《屈原》为主题的壁画重见天日。

这幅壁画何以藏身在此?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如何对这幅彩陶壁画进行保护?这些疑问无不牵动着市民的心。

彩陶壁画中的屈原形象栩栩如生

清违拆出罕见壁画

7月15日,记者再次前往壁画现身处探访。在东山大道与绿萝路交叉口的天桥下,一排临街门面前已被围挡拦住。店面前的空地上,几位工人正在搬运砂石料。进入现场一家小店内,一幅大型彩陶壁画映入眼帘。壁画中的大幅屈原人物峨冠博带,形象栩栩如生。周围辅以山鬼、河伯、桔颂、龙舟、编钟、屈原故里门头等纹饰,整幅壁画大气磅礴、色彩艳丽,让观者深感震撼。

香锦社区党委书记谢敏告诉记者,一个商户租用这家门面房卖了多年的千层饼,过去很少有人知道店内还有彩陶壁画这样的宝贝。前几天,店前的违建被拆除,店子准备重新装修营业。在装修过程中,工人拆除店内一面墙壁上的封板后,一幅彩陶壁画赫然出现。

宜昌彩陶是宜昌“三宝之一”,曾是世界知名,当时来宜昌的外地人,几乎都要买上几件彩陶作为礼物带回去。彩陶以本地黄泥为主要原料,其釉色晶莹、凝炼深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听说罕见的彩陶壁画现身后,不少市民专程前来一睹真容。

今年68岁的柏元朝老人,是原来宜昌彩陶厂的退休职工,他专门研究彩陶造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他说,从老火车站到绿萝路中间,都曾是老彩陶厂的厂区。上世纪80年代,是宜昌彩陶厂最为红火的时期。眼前的壁画所在地是原厂的展厅,曾接受全国各地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前来参观。

老人站在壁画中高大的屈原画像前,仿佛看见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他仔细地端详这幅艺术珍品,并拿出尺子反复测量,与西陵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一起为壁画建档。

“整幅画长5.8米,高2.68米,由264块彩陶砖组合拼成。”经过多次复尺确认后,柏元朝激动地说,“目前保存完好的这幅大型彩陶壁画,确属罕见。此幅壁画着色使用调色难度极高的复合釉,有宜昌彩陶最为显著的特色。虽经岁月的洗礼,整幅壁画依然清晰精美。”

原宜昌彩陶厂展厅旧址已成商铺

解密壁画背后的往事

一幅出色的彩陶壁画,需由精湛的烧制工艺、独具匠心的设计图稿、上好的泥料色料、成熟的技师团队等要素协同完成。

当初为何制作《屈原》彩陶壁画?其设计者是谁?此画又何以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多名原宜昌彩陶厂职工和彩陶非遗传承代表人给出了答案。

今年81岁的杜建国老人是原宜昌彩陶厂生产线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安徽专程为此画赶回宜昌。他介绍,上世纪宜昌市曾被誉为“西部陶都”。80年代后,因中央美术学院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参与宜昌彩陶厂的技改和作品创作,宜昌彩陶技艺及创作达到巅峰。

正是那时,宜昌彩陶厂的工匠们先后完成了约12幅重要彩陶壁画作品的烧制。其中,1981年黄鹤楼重修之际,宜昌彩陶厂参与并制作了大型陶板壁画《白云黄鹤》。陶板壁画《楚乐》在1984年全国美展上获得金奖。1986年制作的全国最大的陶版壁画《满族风情》,作为艺术珍品被镶嵌在人民大会堂辽宁厅,这幅作品也被视为“宜昌彩陶”的巅峰之作。

“为制作这批代表性作品,我们研制开发了独有的泥浆、胚体、釉料,并试验配置出近三十种釉色,发明了彩陶高位实心注浆成型法。”杜建国自豪地说。

长期研究宜昌彩陶文化的非遗传承人徐康,经过史料考证还原了此壁画制作的清晰脉络。他介绍,壁画作者是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教授、工艺美术大师丁同成,他出生于1942年8月。壁画的创作时间是1984年。壁画创作期间,恰逢艺术家唐小禾、程犁夫妇创作的《楚乐》获得全国金奖,促使丁同成萌发了创作以屈原为主题的陶板壁画的想法。此想法得到了宜昌彩陶厂的大力支持,在彩陶厂壁画小组成员蔡辉增、杨仁湖等技师的协助下,高温彩釉陶板壁画《屈原》烧制成功,并被镶嵌在原宜昌彩陶厂办公大楼的接待大厅墙壁上,被宜昌彩陶厂视为珍宝。1995年10月,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丁同成画集》,该幅壁画作为重要作品收录其中。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企关停并转的政策推行,宜昌彩陶厂被解散,办公大楼被拍卖。大楼产权交接之际,原彩陶厂的领导对此壁画依依不舍,特别交待买家,一定要将此壁画好好保存,千万不要损坏了。厂领导对壁画的爱惜之情感动了买家,他在把有壁画的大厅租出去的时候,专门做了一个隔墙,把壁画保护了起来。

柏元朝老人现场介绍壁画

彩陶壁画将走向何方

尘封20多年,《屈原》彩陶壁画再次现身,让宜昌彩陶文化爱好者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其未来感到担忧。网友纷纷留言,呼吁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让壁画有一个完美的归宿。

作为宜昌的千年文脉发源地,西陵历史文化厚重。西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彩陶作为宜昌的文化符号之一,值得市民重拾和加倍珍惜。目前文化部门已赴现场多次勘探,并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接下来将组织文史专家对壁画鉴定评估,出台方案将彩陶壁画保护好,并将此地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小巷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三峡大学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葛政委认为,这幅彩陶壁画是宜昌人民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此前,“宜昌彩陶技艺”已列入宜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籍此壁画可申报省、国家级非遗,促进宜昌彩陶传统技艺进一步恢复。

当前,围绕落实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会议关于“弘扬屈原文化,打造一标三地”的精神,他建议对“屈原·宜昌彩陶壁画”进行搬迁性异地保护。他说,屈原文化公园是宜昌屈原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将来有关屈原的无形文化和部分物质文化可以移植进去,以此丰富屈原文化公园的内涵。《屈原》彩陶壁画是宜昌彩陶厂大厅壁画,体现了宜昌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想象和认知,展现了宜昌彩陶技艺的巅峰水平,其创作主题与公园一致。壁画移植到公园后,受众更广,影响更大,能更好弘扬屈原文化。他建议,文化部门聘请专业考古队员对壁画整体迁移,制定科学无损的文物异地保护实施方案,防止保护性破坏。

上世纪80年代,宜昌彩陶厂还烧制了多个屈原主题文化,不同类型的彩陶作品,艺术价值非常高,但目前有许多作品仍然散落民间。因此,他还建议征集宜昌彩陶厂有关屈原主题的彩陶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在屈原文化公园展览,让其得到永久性保护。

精彩图片
24小时热文
三峡西陵网推荐